豬肉 前腿之特性

        前腿為豬屠體前段的腿肉,又稱之為胛心肉。前腿與後腿肉質差異最大地方在於,前腿富含筋膜,口感較具咬勁,因筋膜在肉體組織內微觀上是屬於交網狀聯結構故具保水性。因此水餃或包子適合用前腿肉作使用。而後腿比較瘦故吃起來口感較為乾澀。

     一般冷凍屠宰廠出產之前腿會帶有平均0~3 mm的油。若沒有帶到油稱之為修清前腿,成本較高。前腿在冷凍肉品市場上,會分作粒裝或壓裝,粒裝是即單腿包成一袋,而壓裝係將腿肉全部放在箱子內袋裡作定型。壓裝前腿若作對切即成為二塊長方形前腿壓塊,適合放入砍排機削切作肉絲丁片使用。大體上壓裝主要對象是以肉品加工業者為主,可減少拆除內袋成本,並直接在冷凍狀態下進行加工切肉絲丁片。

    靠近前腿並在豬的腋下的地方有一塊肉稱之為太興肉(台語),肉質軟嫩適合滷煮,因位於豬之腋下故又稱之為不見天。因太興肉取得成本較高,故一般批發市場較少見,以豬攤零售刀工客製化售居多。


    當前腿成本比五花高時,因經營成本考量,有些豬攤會將整腿帶皮前腿切片作成條狀帶皮前腿,整條帶皮前腿取代五花肉,但因前腿畢竟含油脂不高與五花相比使用上有差異。

  

    進口前腿國外有分帶骨帶皮前腿與去骨去皮,但因為國產前腿骨的市場不大,故台灣皆是以去骨去皮為主,進口前腿國家大部分是來自於美國、加拿大或歐洲等國家。美國或加拿大前腿大致會分不同百分比規格以表示其含油脂程度。例如:88% 前腿是含88%瘦肉與10-12% 的油,而歐洲會用英文字號D來表示,例如4D表示88% ,表示具0~3 m的油。台灣市場會進的進口規格有60%、70%、82%至88%不等。含油比例標示整理如下: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82%前腿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88%前腿


 

前腿含油厚度(mm)

美加

歐洲

0~3 

88%

4D

3~8

82

3D

8以上

70%

2D

標示不同含油厚度之差異

 

     大體來說若在同時間毛豬所生產屠體分切之前腿,含油度越低所生產之修油人工成本越高,故生產之成本較高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